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装修攻略 >

金廊装饰

日期: 来源:收集编辑:admin
9月22日是中国第五个城市无车日,今年尽管有148个内地城市参与了主题为“绿色交通,城市未来”的无车日活动,创造了参与城市数量的纪录。但住建部组织者坦承,为期一天的活动可能收效甚微,不少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网友也抱怨当天城市的堵车状况没有得到任何改善,而对于更多不上网的市民来说,城市无车日的知晓率会更低。究竟“无车日”的意义在于限行,还是在于引发人们对绿色出行的关注和思考?除了交通出行外,以城市建筑为例,成就一座“低碳城市” 的目标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

“十二五”开始“绿色”要落地

随着季节从炎热的夏季渐渐转入初秋后,人们的视线开始从追求“秋高气爽”转向了“绿色”、环保、低碳,被高楼耸立的“水泥森林”压得心慌气短的人们寄望于自己马上能够“穿越”到一个连建筑都能呼出氧气的空间里。而在另一方面,根据世界银行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世纪100年间,整个人类创造的财富消耗了2640亿吨的石油和天然气、1420亿吨的煤炭、380亿吨的钢、7.6亿吨的水泥和4.8亿吨的铜。

而就在近日举行的全国大学生绿色建筑创意设计大赛上,中科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约有20亿平方米新建筑竣工;消耗6亿吨标准煤,建筑业能耗占国家总能耗的30%左右;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住宅面积超过400亿平方米,95%都属于高耗能建筑,每年新增近10亿平方米的建筑中只有15%左右实现了低碳标准。不仅如此,我国每施工1万平方米产生建筑垃圾500到600吨。

动辄以“亿”为单位的数据显然让大多数人在乍看之下陷入一种惶恐,但转而想想这数据仅是个宏观数据后便放松了“警惕”,伴随着这种微妙心态数年后,我们的绿色建筑和低碳城市理念却依然无法踏踏实实地“落地”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去。与此同时,一些从业者对绿色建筑的理解也出现相当的偏差,甚至许多开发商看重的是绿色建筑所带来的宣传功利和商业回报,并不愿致力于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

但在国家节能减排战略之下,国家“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着力用先进建筑材料,信息技术优化结构和服务模式;到 “十二五”末,我国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要下降10%,新建工程更是要100%符合国家节能标准。对于众多房地产商来说,犹如“狼来了”般喊了多年的绿色建筑口号,这一次终于真要来了。

据悉,北京市正拟定相关政策,研究酝酿推动将房地产行业低碳落到实处,并希望这项研究未来能以金融手段方式鼓励开发商全面落实低碳。而对于上海来说,根据市政府今年6月27日正式颁布的《关于推进住宅产业化若干意见》,上海也将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并于2015年内实现上海装配整体式住宅面积占住宅开工总量的20%左右。逐步实现全市新建公共租赁房和内环线以内新建住宅全面采用装配整体式住宅方式建造,这也就意味着不少上海市民将有望在几年内就体验到这种全新的高品质绿色住宅。

从概念到实践的路还在走

然而,对于大多数普通市民来讲,绿色建筑究竟代表了什么?它们对我们生活又将带来怎样的改变和更多的实际意义?我们又将如何判定自己身处的建筑是否 “绿色”?尽管历经了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尽管已经见识过了电动公交车,也体验过了各种以低碳、环保为主打专题的世博会各色场馆的有趣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人对于绿色建筑的概念,似乎仍然停留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雨水收集、少开空调节能减排等简单的认知上,而一些节能产品价格高于普通产品的事实也让“绿色”概念难以真正融入精打细算过日子的老百姓心中,甚至一些以明星为宣传主题的环保衣物、饰品等更是把这些概念渐渐和“小资”、情调等挂钩起来,终于渐成小众。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绿色建筑”?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以及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事实上,上海的建筑能耗在过去10年内翻了1 倍,年均增速达到8%,快于社会总能耗7.4%的年均增速,已成为能源消耗的主力军。如按目前发展形势与用能持续增长水平,预测2030年本市建筑能耗将达到近6000万吨标准煤,占到社会总能耗的近40%。为此,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低能耗建筑与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过去5年间,按照节能标准建成1.7亿平方米的新建节能建筑,完成2.89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并有8大低碳发展实践区进入实施阶段。截至今年8月底,本市共有44个项目获得中国绿色建筑标识,8个项目获得2011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数量居全国之首。

就在今年9月8日举行的中国绿色建筑和节能领域高规格的学术盛会“第四届绿色建筑与节能大会”上,国际建筑专家、学者与国内建筑业第一线的研究并实践中的企事业单位代表,围绕低碳社区和生态城市的建设、绿色建筑发展和创新的实践、超高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的运用等主题展开研讨,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改善居住舒适性、健康性和安全性的无限可能性,以及一些正在建造中的绿色建筑实例展现在我们面前。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11]17号文的要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依据国家标准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修订工作。目前,该标准修订工作已全面启动。同时,在“十二五”期间,上海绿色建筑至少完成创建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并将建成一批区域类型差异、功能齐全的低碳城区。

作为大会第二天的专家论坛主持人,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工学博士韩继红女士也在会后的交流中告诉记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绿色建筑是要做到在建筑的设计、建造、使用的每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建筑的本质决定了它将要实现的一定是低成本、高品质。”韩博士对于记者提出的建筑高成本 “绿色”的问题首先做了一个简明扼要的概括回答,因为真正的绿色建筑不仅仅只是促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更在于营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生活空间,并有效节能降耗,节省居住使用成本。

“绿色”时代观念先行

就目前情况看,在大多数绿色建筑的推进中,许多开发商正是因为其初期增量成本,加之对绿色建筑技术没有完全掌握,因而不愿承担风险,踯躅不前。但从上海的情况来看,也有更多的房地产企业愿意积极投入绿色技术的建造实践中,就在今年5月29日,上海市自2009年首批启动建设的六大居住社区“绿地新江桥城(江桥基地)”第一个基地竣工交付使用,一期D区共1763套住宅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是“升级版”的保障房,供给长宁、静安、闸北、普陀等区。这也是国内首个获得国家住建部绿色建筑星级标识和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保障房项目,同时也开创了保障房项目商业配套设施与住宅同步交付使用的先例。

另一方面,在近几年,无论是国家还是上海地方政府,对于建筑节能、绿色方面的重视与支持十分明显,绿色建筑的激励机制也已经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早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绿色建筑大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就表示,下一步要从容积率、税收、拿地优惠等方面支持绿色建筑的发展。

而在韩博士看来,除了开发商的“成本”,设计师对于绿色技术融入建筑本身而做出的设计规划,以及建筑使用者在入驻后营运和维护,都是成就绿色建筑并使之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就拿我们现在这个楼层为例,只有我们两个人,但是所有的灯却都开着,这就没有达到节能的本意。”韩博士提醒记者注意观察该楼层的一个个密集排列的小照明灯分布情况,虽然整个楼层的公共部分只有韩博士和记者两个人,但近五十盏小灯和壁灯却是个个开得敞亮,“先不论这些灯是不是节能灯,设计师其实可以在设计的时候就分两路电线,像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每隔一个或者两个灯泡点亮,这就是节能了。”而韩博士也随即强调了建筑使用者的观念问题,尤其指出了大多数人对于建筑的公共部分节能意识的淡漠,“比如我们在家里就会非常注意是不是有节电节能,但在公共场合就会有所忽略。”

或许就在未来五到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可以按照新的绿色建筑标准来衡量开发商造起的各种楼盘是否是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也能够在设计师巧妙设计中充分去享受“绿色生活”种种便利,但真正让“低碳城市”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的还是我们每个人的“绿色”观念,从而让这个居有绿色建筑、行有绿色交通的“绿色”时代变得不再是个空洞形式。
 
"绿色"时代渐近 我们准备好了吗?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